国际问题学者高志凯表示:中国已经做好准备奉陪到底。

2025-07-06 12:24 社会 2人已围观

这几天外国网友们迷恋上了一个中国发言人,他是全球化智库的副主任高志凯。起因是他和外国一个节目主持人有个对话,外国主持人称中国会失去美国15%的市场。结果她话还没说完,我们的大使就霸气打断:我们不在乎。

这段视频最近在外网疯传,各国网友都很喜欢这段发言,在评论区刷这句话给美利坚上眼药:“为什么我感到如此骄傲,我甚至都不是中国人”“美国:我手上有牌可打。中国:你的牌也是我造的”“美国人还以为他们是世界主角” 。

很多看完这段以后还不过瘾,有人把几年前高志凯怼英国主持人的切片发了上去,结果评论区全是慕名而来的外国人。“总结一下你跟我不是一个水平”“他对英国已经很好了,对美国人他都直接说‘we dont care’的”“这都不是情感伤害了这是真实伤害”“他用一种非常礼貌的方式羞辱了英国” 。

根据美国相关中心的调查,最近把中国人当做敌人的美国人数量减少了4个百分点,对中国看法极端负面的减少了10个百分点。而且越是年轻人,对中国看法越正面。有很多人正是因为这一波关税战刷新了对中国制造乃至于对整个中国的看法。特朗普一波关税战成功地Make China Great Again。

就拿制造业来说,美国网友们这波狠狠地补课了。前阵子白宫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被眼尖的网友发现,她嘴上代表白宫狂骂中国制造,可她身上穿的衣服也是中国制造。有人甚至报出了生产地,说肯定是麻布镇那边产的。自家门面被人说“身在曹营心在汉”,MAGA们赶紧出来挽尊。

他们晒出一张截图说卡罗琳穿的是英国品牌圣珀齐,你们淘宝那些“同款”全是抄的。好消息这次MAGA确实说对了,卡罗琳穿的不是淘宝那些平价模仿的“Made in China”;坏消息是,圣珀齐的产品大多数也都是在中国生产的,还跟中国公司签了战略并购协议。

卡罗琳穿的不是普通的中国制造,是一件做工精良、价格不菲的“中国制造”。而且不止这件红色的,她之前穿过的灰色的也是中国制造。或者说得更直接点,如果这个发言人真像她自己嘴上说的那样痛恨中国制造,那她八成只能光着去主持记者会了。

还有美国人调侃说,要是把特朗普的那些给MAGA们开的晚会上的中国制造都去掉,那全要变成银趴,国旗都没了的那种。随着特朗普把关税加到了(125% 145% 245%),建国我累了想加多少你自己填吧。中国不少干外贸的商家,干脆祭出绝招掀桌子。

有一个老板发布了一条短视频,称你们买的那些奢侈品80%都是中国代工的,而且成本极低。你不信,我现在就在车间,我直接拿着样品给你展示代工过程,成本价满打满算1395美元,但奢侈品公司转手就卖你们3.8万美元。老板说我们也只是赚点辛苦钱,绝大部分利润都被奢侈品牌拿走了。对咱们中国人来说,这一点其实早就心知肚明了。

可不少外国人此前信息极端闭塞,很多人的记忆还停留在中国制造 = 山寨质量差的年代。所以这个老板的视频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突破千万播放,各路外媒纷纷报道成功破圈。

有个专做奢侈品宣传的美国博主,急得马上发了个“辟谣”视频,称视频都是假的,自己推荐的包都没有中国制造。辟谣的证据呢?答案是没有证据。这个美国博主对着手机念了一通稿子,却始终拿不出啥证据。在提到做工和设计时,他也挑不出中国工厂的任何毛病。

说到最后他只好打感情牌,称什么你只是喜欢包,本身可以去代工厂买高仿的。但假如你热爱品牌文化,那你就该买专卖店那些高价玩意。结果评论区的粉丝们不干了,啥玩意?热爱品牌文化就得多花冤枉钱,那我还是别热爱了,买个质量过硬还便宜的中国货不好吗?

再说了什么叫高仿,那叫原单外贸,唯一的区别只是没有标而已。你不会以为那个破标中国做不了吧?请看VCR。主流视频很快变成了美国人的商品大对账,大伙儿纷纷吐槽自己原来被骗了这么多年。

而且这波风潮很快引发了思考,既然奢侈品有这么高的利润,那么普通商品会不会也是?这思路一打开,MAGA病毒就关闭了,啥都上不去了,聪明的智商又占领高地了。这段时间你刷TikTok,你会发现中国制造的相关词,变着法儿地上平台热搜,根本下不来。

很多讲述中国制造的老视频,在这段时间也流量暴涨。像Lululemon这类品牌,他们卖100美元的紧身裤,市场价100多美元,实际上出厂价5 - 6美元;瑜伽裤市场价400美元,中国出厂价10美元。还有香奈儿、古驰等高端大牌,都是翻10倍、40倍的价格卖给消费者的。

中国制造的知识以一种极其强势的方式注入了外国人的脑子。有一个美国的老板在短视频里说,他选择中国制造的理由不仅是便宜,更是省心。他们公司需要自助结账机的金属外壳,让中国公司做一台,算上喷涂包装等等,成本价是250美元。

特朗普加关税之后他们很担心,就把产品图纸发给一些美国企业询价,结果其中绝大部分都要求500台起订否则免谈。好不容易有一家愿意做,报价是1200美元一台,还不包括运费喷涂那些。最离谱的是有的美国企业还会拿着图纸问他们,这个产品要怎么做?他差点当场气出工伤,图纸都看不懂你也来干制造业。

如果他给的是中国的商家,就算对方说自己做不了,也一定会多说一句:我认识那个谁谁谁,是这个行业里做这个的,他们可以做。我给你介绍下,这些沟通也是时间成本,一边是省心省力,一边是气出工伤,他觉得还是选省心的好。

有类似想法的不是一个人,有抱怨美国生产不了他想要的饼干袋的,有抱怨美国生产不了他想要的小瓶子的,甚至还有钥匙扣的。有一个商业的基本概念叫规模效应,随着规模的扩大,制造成本会被摊得越来越低。许多美国商家之所以会说出多少多少件起订,是因为成本太高,达不到数量他就得亏本做生意。

而中国制造这边经过多年发展,很多地方都形成了规模效应,哪怕只买几件,也一样可以赚钱。有时候制造业一条线上的上下游链条都被打通了,干这行的大家彼此都认识,就算自己接不了这单生意,也要给客户介绍。肥水不流外人田,肉烂在锅里,不管是介绍费还是啥的,自己总有机会吃上几口。

所以经常是某个地方有一批人出来干某个生意干成了,后面整个地方都跟着干,做成了当地的特色产业。比如大家去打印店,十个有九个是湖南人开的,而且高概率是湖南新化人;做快递行业的半壁江山都是浙江桐庐人;江苏丹阳一个地方生产了全中国70%的光学镜片,你去眼镜店配的价格高昂的镜片,在他们这里像不要钱一样;浙江台州一个地方有300多个做智能马桶的公司;连云港灌云县的大妈们统治了情趣内衣行业,是内衣界的Godmother。对细分领域的单一产品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本又低质量又高,形成了壁垒,导致后来者根本无法与他们竞争。

有人把这些特色小镇编成了英文顺口溜,教外国人怎么精准买货。本来这些美国人地理差得连北京都不知道在哪儿,现在居然都认识东莞和慈溪了。有老外说知道产地以后,我在自己国家该怎么买到这些中国货?马上就有人出胎教版攻略,手把手教外国人怎么下载淘宝,怎么把淘宝改成英文版的,“怎么选择跨国物流”等等事无巨细。比如你买了900美元的东西,那最好拆成三个免税的包裹,到手价比你在本地商家那里买要便宜55%。

这段时间淘宝在外网下载量暴涨,用完之后美国网友纷纷化身投降派,称“中国在贸易战开始之前就赢了”“美国惹错了人”“用这个app让我感觉自己好富” 。在他们嘴里,中美之间的关税战争,美国早就输掉了底裤。

和这帮老外们比起来,我们中国网友都只能算哥派。很多平时做外贸的,干脆直接在TikTok开了直播,实在不会说外语的也可以用AI配音搞定,或者举个牌子,老外照样看得明白。而且哪怕淘宝网已经拼尽了全力,但在美国人最近的APP下载榜单上,淘宝也只能排第二。

上面那个第一叫敦煌网,外国人现在直接叫“那个黄色的APP”,或者“小黄网”。这个网站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因为他们是专门做跨境电商的,平时做外贸的才会知道,这波因为关税,他们突然涌入了一波泼天的富贵。

一开始还有人嘴硬,称这里买到的肯定不是正品,但贫穷使人理智,很快支持大家上小黄网买的声音就成了主流。就在大家忙着找办法继续用中国货时,一些脑袋比较灵活的美国人,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本来这次是美国偷袭中国产品,肯定是有bear来的,结果现在特朗普政府,却仿佛印度人附体,在短短一个星期之内,就把侵略战争打成了首都保卫战。

这是不是说明,美国制造它确实远比不上中国制造呢?可如果单看排名,美国制造业不算很差呀!即使到今天,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强国,而且有几个门类还是世界尖端水平。第二跟第一的差距有这么大吗?为什么呢?美国人不是第一次提出制造业回流的口号了,也不是没有政府尝试过,但美国的两党不仅不干正事,还相互撕逼拆台。

2017年特朗普第一次上台时,“从中国夺回制造业岗位”的口号,遍布全美。可美国喜剧大师戴夫·查普尔,却在脱口秀里唱了反调,他说:“只有傻X才会想把制造业岗位搬回来,我才不想辛辛苦苦上班呢。我喜欢穿耐克,但不代表我想自己去造。”

查普尔这话让台下男女老少,民主党和共和党都笑得很开心。他到底是讽刺,还是说的真心话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美国人确实这么觉得。数据显示,美国有八成人认为“制造业回流很重要”,其中这么想的MAGA比例甚至接近九成。

可问到“你愿不愿意去打螺丝”时,回答“愿意”的只有两成。从营商环境、劳动力素质再到社会心理,美国人根本就没想干好制造业。在查普尔的表演里,当他说“中国人工作太狠”的时候,下面观众都是一副“我懂”的表情。因为美国媒体常年把中国制造业抹黑成“血汗工厂”。

这种fake news每宣传一次,就会让美国人觉得制造业不是人干的,都想要分蛋糕,可没人愿意做蛋糕。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都觉得“你帮我,我帮你”的氛围很好。可如果大家都想当被帮的那个,而不想当帮人的那个,结果也必然是空中楼阁一碰就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