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太晚了,不可逆的去美国化浪潮

2025-04-30 22:52 点评 54人已围观

贸易战或许永远不会停歇,全球贸易格局正在经历重组。前几天,当时川普和贝森特接连放软话,我就表示一切可能已太晚,贸易战并非美国能随意操控启停,全球贸易格局与世界规则都在改写。

没想到,桥水基金创始人CEO瑞·达利欧在4月28日发表了一篇题为《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巨大的改变正在发生》的文章,与我的观点不谋而合。我常看他的文章,他对中国的部分分析我并不认同,比如让中国政府减少投资、削减债务,这违背经济学常识,中国若照做经济会出大问题。不过,他对美国经济和政治的分析向来准确,这次文章中也指出全世界正在加速去美国化。

文章开头提到,有人认为随着谈判推进和对关税机制的思考,关税干扰会逐渐平息,但实际在一线处理国际贸易的企业家们认为,国际贸易格局已无法回到从前。许多出口商和进口商表示,必须大幅缩减与美国的业务往来,因为他们意识到,无论关税如何变化,矛盾都不会消失,与美国脱钩成为必须面对和规划的现实问题。

这里所说的矛盾主要有两点:

• 第一个是国际贸易体系的底层矛盾。美国作为最大消费国,靠债务驱动消费,花的是未来的钱,其他国家作为生产国收到的美元相当于美国的欠条。随着美国债务增加,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的矛盾必然加剧,中国开始担忧美国的偿还能力,毕竟美元只是欠条,美国能随意印钞,生产国想要的是相应商品和资产。而美国作为消费国也担心赊不来东西,所以才挑起贸易战,这一矛盾是现有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定时炸弹,迟早会爆发。

• 第二个矛盾是川普想大幅削减贸易逆差,让制造业重回美国,这必然导致美国向外输出美元减少,消费市场萎缩。美国是杠杆率最高的国家,去杠杆时经济必然萎缩。很多人觉得川普加关税是为了搞钱推行减税政策,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疫情期间,美国人发现货架空空,医疗用品依赖进口,自身制造业薄弱,美国政府也意识到军工产业离不开中国供应链,比如稀土。从2018年贸易战至今,制造业回流成为美国全社会的共识,是新的政治正确,不能再用2018年的眼光看现在的美国了。

由于这两个矛盾,人们意识到美国存在巨大风险,要想生存就得降低对美国消费市场的依赖。最近沃尔玛恢复对中国供应商的采购并承诺承担关税,但还是奉劝相关方不要心存幻想,别再依赖美国市场,若不舍得,可把工厂搬到东南亚,但那时美国市场可能已急速萎缩。

瑞·达利欧还写道,无论下一轮贸易战谈判结果如何,中美都必须制定替代计划,减少相互依赖。更可怕的是,不只是中国,大多数国家处理与美国贸易、资本市场、地缘政治和军事关系的人,都普遍接受去美国化,这符合各国自身利益。美国政策多变,作为大国缺乏可预测性,让其他国家为了自身安全选择远离。

川普发起的贸易战打醒了很多人。中国企业家明白拿着美元去美国买商品,美国也可能不卖;社会精英也清楚美国不会允许中国和平发展、公平竞争,资本主义追求的是垄断而非竞争。比如OpenAI的创始人山姆·奥特曼极力推动禁止DeepSeek。贸易战让全球都意识到与美国接触存在风险。

4月28日加拿大结束2025年大选,自由派获胜。此前美国保守派支持的加拿大保守党一直大幅领先,川普上台改变了加拿大人的观念,让自由党反败为胜。新任总统讲话具有象征意义,连加拿大这个美国的铁杆盟友都公开去美国化,更能看出其他国家的态度。

瑞·达利欧认为,美国作为全球最大制成品消费国和最大债务资产生产国,靠举债过度消费的模式不可持续。靠向美国卖商品换美元,再用美元买美债获取收益的模式也行不通了,美债不再是优良资产。数据显示,外国央行持有美债占比从最高点35%降至22%左右,为22年新低,而黄金储备占全球国际储备比例达到约18%,为26年最高水平,自2015年以来上升了约8个百分点,这表明大家都在规避美债风险。

最后瑞·达利欧给出结论:

• 美国正处于货币秩序、国内政治秩序以及国际世界秩序崩溃的边缘。美国国内基本面差,美债不断上涨,经济体量萎缩,摩根大通CEO表示美国经济最好的预期是衰退。

• 情况日益混乱,与历史上多次发生的类似,是当代版的旧故事,讲述各种秩序如何变化。美国国内政治和社会秩序也是风险,比如美国出现过自焚事件,校园枪击案数量自08年后直线上升,近三年都在80%以上,这很大程度是由极端贫富差距导致的。华尔街日报分析美国贫富差距的数据令人震惊,美国收入前10%的人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50%,底层60%的人群消费支出不到20%,前10%人群储蓄总额达1.4万亿美元,剩下90%的人总储蓄额约3000亿美元,不到前10%的三分之一。美国对外加关税、对内减收入税,会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加剧社会撕裂。

• 美国在应对挑战时,被其他国家绕过、孤立的风险越来越大。如果美国不想被孤立,和中国达成协议才是关键,与其他小体量国家周旋意义不大。

我对国内朋友的建议是,不要有侥幸心理。看到美国股市回弹、金融市场稳定就想投资美国不可取,去美国化是大势所趋,美国面临的风险比想象中大。但对于勇于改变的企业家和投资者来说,这是国产品牌崛起的绝佳机遇,比如美国玩具产业面临倒闭潮,就蕴含着机会。